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(以下简称“十五运会”)于昨晚在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开幕。节目切片刷爆各大短视频平台的同时,其背后也代表着具身智能机器人、绿色低碳、海洋经济、新材料等新发展趋势。
开幕式一开始,3位另类的“乐师”敲响南越王墓出土的8件战国青铜句鑃仿制品,奏出经典广东乐曲《彩云追月》的旋律,为整场演出“以科技为翼、文化为魂”定下了基调。
据悉这3台机器人Walker S2由深圳公司优必选在今年7月发布,可应用于质检、搬运、分拣等生产环节,并可扩展至柔性制造、无人值守产线等工业场景。
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AI的硬件载体,其具体的落地应用是近几年最具热度的行业话题之一。我国政府在近期频频推出重磅文件,以加速推进。
上周五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《意见》提到,加快人工智能高价值应用场景培育和开放。
本周一,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姚珺在例行吹风会上透露,将加速推动“机器人+”等五大重点领域应用场景的培育,优先在焊接、装配、喷涂、搬运等细分场景实现落地,还将聚焦采矿、民爆、应急等领域复杂恶劣的生产环境,推广机器人产品,提升危险恶劣环境下智能作业的水平。

而在开幕式最具神秘色彩的主火炬点火环节,来自粤港澳三地的运动员苏炳添、张家朗、李祎共同点燃通过电、光、水、雾形成的“科技之火”,体现了绿色低碳的办赛理念。
火炬的源火采集来自于南海1522米深处的可燃冰,这在全球大型运动会上属首创,也体现了广东“向海图强”的新兴产业发展战略。该省的海洋经济总量已经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。
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自然资源部发布的《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5》显示,2024年,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.5万亿元,其中北部、东部、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持续扩能,生产总值分别比2020年名义增长33.1%、37.7%和33.3%。
前述国务院办公厅《意见》还提到,要推动深海探测、深海开采、深远海养殖、海洋工程装备等场景培育和开放。
全运会正式开幕前的火炬传递过程也融入了多项高科技手段,例如由乐聚机器人公司发布的开源鸿蒙人形机器人、“0”号火炬手“夸父”在广州珠江新城海心沙广场一亮相便成功吸睛。
在广州站的火炬手中,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等科技工作者占比约28%,超过了体育工作者和运动员群体。而深圳、香港、澳门的传递过程也伴随着人形机器人接力、无人驾驶转场、低空飞行器运载。
纵观整场开幕式,场地演出与高技术深度融合,例如全息投影还原百人英歌舞的磅礴,增强现实技术则让龙舟竞渡场景 “延伸”,“神鳌”身上的鳞片都装有可变换颜色与角度传感器,其身体材料采用可回收的环保材料。
另综合南方+、广州广播电视台等地方媒体报道,本届全运会聚焦人工智能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,遴选的130多款高科技产品均来自本土企业。广东赛区90%以上的场馆都是基于现有设施,不新建运动员村。多数场馆引入节能环保材料、高效机电设备、智慧照明系统等提效减碳技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