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一步如何提升上海跨境金融服务能级?外汇局副局长刘斌详解

频道:热点 日期: 浏览:1

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刘斌10月23日在2025外滩年会上回应下一步如何提升上海跨境金融服务能级时表示,在近年来便利化措施的基础上,外汇局下一步的总体考虑可概括为:健全“更加便利、更加开放、更加安全、更加智慧”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,结合上海发展实际,进一步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。

一是稳步扩大外汇领域高水平制度型开放。

刘斌表示,在推进过程中,将统筹好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高质量开放,强化本外币一体化管理,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为重点,便利外资金融机构来华投资兴业。同时,深化外汇市场发展,研究长期限、多品种、小币种等外汇市场发展问题,进一步支持外汇交易中心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功能与服务能力,包括清算基础设施如何支持,同时推动金融机构优化汇率风险管理服务。随着国际交易规模扩大,汇率避险是应有之义,需求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。

二是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。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国实际,持续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创新,赋予诚信合规主体更高便利度。

刘斌指出,我们目前秉持“越诚信越便利”原则,交易越真实、主体越合规,资金使用就越便利,以此统筹好防风险与促便利的关系。我们鼓励在上海率先落地一些首创性、集成性的探索政策,包括应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技术,提供更智能高效、安全便捷的外汇服务。

三是统筹好金融开放与安全的关系。开放和便利都必须以安全为前提,尤其要加强外汇市场“宏观审慎+微观监管”两位一体管理,切实防范跨区域、跨市场、跨境、在岸与离岸之间的风险传递和叠加共振。

“风险防控能力决定了我们的开放程度,有效的风险防范是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保驾护航的基础。”刘斌表示。

2024年,上海涉外收支总额达到4.9万亿美元,是2019年的3倍,占全国总量的35%。2024年上海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为3.1万亿美元,是2019年的4倍,占全国业务总量的42%。

“在这一过程中,外汇局始终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,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,主要从三方面加强高质量政策供给。”刘斌表示。

第一,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。上海集聚了全国性的股票、债券、货币、外汇、黄金、期货等金融市场。

第二,出台了一系列首创性、引领性的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。外汇局结合上海自贸试验区、临港新片区等国家战略实施,支持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,率先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等政策创新,形成了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上海经验”。

第三,积极支持上海加强总部经济建设。目前已有170家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资金池,集中管理的外债额度达2500多亿美元,境外放款额度达800多亿美元,企业全球资金管理效能显著提升。

在推动上海银行业提升外汇服务质效方面,刘斌表示,目前,上海辖内已有8家银行总行完成展业改革,23家在沪分行落地展业业务。银行在落实“了解客户”和尽职审查的基础上,对优质客户无须单证逐笔审核,使外汇业务办理时间缩短50%以上。

“总体来看,通过制度性改革、持续性创新、流程再造、科技赋能和信用评估体系建设,我们能更好地统筹便利化与防风险,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。”刘斌表示。